•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以岭南文化“双创”工程 推动文明传承文脉延续

2022-05-19 18:31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党的十九大以来,广东高度重视岭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工作,提出并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并在今年召开的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中明确为文化强省建设“六大工程”之一,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推动岭南文化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在河源东源县仙坑村,这座占地3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八角楼年久失修,2019年4月,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欧阳仑修复团队走进仙坑村,经过与周边文物建筑的仔细对比,采用当地原汁原味的客家传统工艺进行修缮,将昔日八角楼的形制特点与建筑风貌一一还原,最大限度保存文物建筑的历史、艺术价值。

  5年来,广东一直着力探索活化利用岭南文化遗产的长效机制,先后出台《广东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行动计划》《广东省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行动计划》《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等政策法规,为文物保护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省级财政还专门设立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资金,在全国率先建立的“岁修”制度也优先用于濒危革命文物抢救性保护。135处省级以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在去年首次“上保险”,保障金额达49.5亿元,开创全国金融保险行业参与文物保护的先河。

  与此同时,广东正探索创新形式积极传播文物价值。

  位于汕头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集纳了历史馆、美术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侨批展示等各种潮汕文化的精髓。潮汕非遗展示馆里的展品打破了时空的阻隔,通过玻璃成像、幻影成像等大型影音装置,让非遗文化生动起来。

  去年国庆前夕,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10条“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将众多代表性革命遗址“串珠成链”,多维度展示我省革命历史与红色精神、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重大成就。其中3条线路还入选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5年间,散落各地的文物瑰宝经由修复修缮的“绣花功夫”重新擦亮,成为岭南文化“金名片”。

  记者:吴帆航 刘达峰 杜一扬 李逸冰 黄焕然 河源台

  摄像:李永雷

编辑:陈雨昀   责任编辑:李婷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