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尹林平:领导抗战“很有办法”

2015-09-02 17:55 来源:南方网
  【人物简介】尹林平(1908—1984),曾用名尹利东、林平,江西兴国人。1929年冬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香港中共南方临时工委军事部部长,广东省委军委书记,广东东江特委书记,东江前线特委任书记兼任东江游击总队第三、第五大队政治委员,广东前线敌后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广东临时省委书记,东江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广东区党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等职。

  “此人似很有办法”

毛泽东同志1945年2月12日在关于广东工作问题电报上的批示

  这句话是毛泽东主席对尹林平的评价。它批示在1945年2月12日的关于广东工作问题的电报上。这样的评价也是对广东抗日武装战绩的肯定。

  林平担任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后,参加了东江军委的工作,动员地方党组织领导群众全力支持东江人民的抗日武装部队(曾生、王作尧部队)。

  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时,东江军委开会讨论,会上部分同志认为国民党反共,国共公开分裂,全面内战爆发,遂提出曾、王部队“向海陆丰突围”的方案。尹林平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认为国民党反共是一股逆流,不是全面内战的爆发,尚可保持全国抗战的局面,我们部队不能离开抗日前线;顽军进攻时,我部突围后可转移到罗浮山地区。但他的正确意见没被采纳。1940年3月,国民党顽军向我惠、宝的曾、王部队进攻。我部突围到惠东、海丰,沿途挨打,损失很大,部队从800人减至100余人。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5月8日党中央从延安发来电报,指出我部东移的错误,要求即速开回东宝惠前线敌后,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不要怕打摩擦仗”。此时,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派尹林平兼任中共东江前方特委书记并到曾、王部队工作,兼部队的政委。

  尹林平受命于危难关头,勇挑重担,全力以赴。他动员布置海陆丰、惠阳、宝安和东莞的地方党组织,帮助曾、王部队安全回师。他亲自到惠阳、宝安和东莞勘察选择部队回师的交通线和沿途的驻地;到坪山、布吉和大岭山等地,布置迎接部队回师的工作,做好情报、交通、粮秣供应,动员群众支援和封锁消息,掩护部队的安全。为了部队通过广九铁路,他叫王作尧把宝安布吉区的党员骨干曾鸿文调到三洲田来接部队,并仔细研究部队到宝安后的落脚点。他选定宝安县布吉鸡公头山中的上下坪村作为部队开会和整编的地点。部队8月离开海丰大安洞,途经万年坑、坑梓、三洲田,于9月中旬到达布吉鸡公头山的庙里隐蔽。

  尹林平赶到鸡公头山的上下坪村,召开部队中队长以上的干部会议。他在会上传达了党中央的“五八指示”,领导大家认真学习中央指示,从思想上解决对前段东移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确定了坚持在惠东宝敌后开展独立自主游击战争、创立抗日根据地的正确方针。

  上下坪会议后不到一年,部队和根据地打开了局面,人和枪都扩大10倍以上,部队发展到1000多人,武装民兵1000多人。其后白花洞战役和阳台山反扫荡等战役取得胜利。白花洞战役,日军哀叹为: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除此以外,还建立东莞大岭山和宝安阳台山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

  上下坪会议是东江纵队斗争史的一个折转点。由于正确贯彻党中央的“五八指示”,拨正了我东江部队的航向,对东江游击战争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尹林平也由于出色工作,迅速在部队和群众中建立了崇高威望。

  1944年8月,尹林平主持召开“土洋会议”,贯彻党中央关于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精神,作出部队向东、向西、向北发展,全面开展广东抗日游击战争和全面恢复地方党组织活动,加强党的领导的决议;并在1945年2月将土洋会议的决议和各地的落实情况,全面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取得的成果,如实向党中央和南方局报告。

  中央很快回电:省临委的决议与中央的精神相符,中央完全同意所提的工作方针和任务。

  从此,广东抗日游击战争像燎原之火越烧越旺,东江纵队迅速发展到1.2万多人,建立了相当6个县一级的抗日民主政权,活动范围扩大到广州郊区、粤赣湘和粤桂边界及韩江等39个县市,歼灭了大量敌人有生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军在华南地区的声威。

  所以,毛泽东主席在尹林平向中央汇报土洋会议的决议报告上批示,称赞他“此人似很办法”。

尹林平(左三)在东纵行军中。


  把电台看得比自己性命还重要

战时尹林平

  尹林平与东江游击队的电台有着一段故事。

  最初,曾生、王作尧部队这两支人民抗日武装,在惠东宝敌后前线,在日伪顽三面夹击下对敌作战,部队远离广东省委,有事向中央请示,只能由地下交通员通过敌人重重封锁,跋涉到香港八路军办事处,把电文交由秘密电台发向延安。这种辗转联系不仅不方便,而且不能及时得到党中央的指示,因而极大地影响着部队的发展。

  1940年的上下坪会议上,传达中央“五·八”指示,就是由尹林平一字一句背诵出来的。尹林平为什么要背诵电文呢?原因其一,当时东江游击队没有电台,中央的电报是发给香港廖承志处的,廖承志将电文给尹林平看,尹林平将其背下,记在脑子里;其二,身上不带文件是尹林平多年做地下工作养成的习惯,怕文件路上丢失而造成损失。尹林平幼时家贫,只读过一年半私塾,但他的记性很好,电文经过反复默记下来,保证不会错。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原驻香港的八路军办事处电台撤离,中央决定将电台设在东江。1942年1月下旬,中共南委副书记张文彬到东江,帮助建立部队的电台,与延安总台联络上,并在4月离开部队前,将电台直接交给尹林平掌管,尹林平才不用再背诵电文了。

  1943年2月,尹林平在香港新界大埔区的乌蛟腾村附近的上下苗田主持召开会议,商量统一指挥东江和珠江两区的武装斗争,会议作出“坚持抗日,必须反顽”和坚决执行“主动进攻敌人,向敌后进军”的决议。这次会议史称“乌蛟腾会议”。会议后不久,大部队离开乌蛟腾的上下苗田村,但电台暂时没有跟大部队撤走,而是隐蔽在村附近一个名为石水澗的小村子里。后来日军侦查到电波,不断派兵来扫荡,先后打死乌蛟腾村两名村长及数名村民,电台也差点被破坏。

  这件事发生后,担任中共广东省临时省委书记的尹林平就指示:电台一定要跟随司令部行动,而且派部队专门保卫电台。他觉得广东远离中央,孤悬敌后,在发展游击战争和建立巩固根据地方面,必须随时取得中央的指示,因此要注意抓电台的建设和保卫工作,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失电台。由于加强了电台工作,东江游击队的电台从1942年1月设立直至北撤山东,一直保持安全,使广东抗日军民和中央保持着密切的联络,节节胜利。


  抗战时期的名字叫林平

  1937年7月,尹林平调香港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军事部任部长之前,使用的名字叫尹利东。改名的缘由,是1932年5月至1933年底,他随毛泽东指挥的红军一、五军团攻打福建漳州,战后被留下来在福建工作,这个期间他受到国民党的通缉和追捕,并悬赏1000大洋买其人头。为避开国民党的追捕,党组织建议尹利东改名字。开会时,饶彰风提议:“干脆就叫林平吧,这个名字响亮。”

  于是,“林平”这个名字,就伴随着尹林平度过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他在东江纵队任政委及粤赣湘边纵队担任司令兼政委时,都是用林平这个名字。在解放军军史上,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干脆就被称为林平纵队。

  1957年初,尹林平向中央打报告,申请在林平的前面,恢复原来的姓氏,获得中央的批准。林平从此改名为尹林平。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改名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给尹林平添了不少烦恼。因改名的时间尚短,许多他往昔的上级、战友们都不知道尹林平就是林平。1976年底,当时尹林平虽然已经“解放”,但一直在家赋闲,问题没有真正解决。

  其间尹林平的女儿素明出差到北京,抽空探望了廖承志伯伯。廖公用粤语对她说:“你爸爸改咩唔好,将自己的名改成尹林平做乜?提起林平,人人都识,大把人同佢讲说话,提起尹林平,冇人识架!你快的返广州,同你爸爸讲,叫佢将自己的名改返做林平啦!”。

  尹林平听女儿讲了廖公的意见后,沉吟半晌,没有作声。但没过多久,他自己就亲自赴京,向叶剑英元帅等他以往的老上级、老战友解释自己已经改名为尹林平。许多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尹林平就是你呀!”

1977年5月尹林平(左)与叶剑英(中)、曾生(右)合影。

  1980年,尹林平被中共中央任命为广东省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并当选为省政协主席。这是后话了。

编辑:刘卫东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