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州科普品牌观察 | 市园科院:以花为媒厚植科技梦想,长耕科普静待创新花开

2024-12-16 19:15 来源:南方网

  编者按:

  近年来,广州大力推动科普事业发展,在科普载体建设和科普品牌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科普嘉年华、科普讲解大赛、科普开放日、科普集市、科学论坛、科普“五进”等多种科普产品形态陆续涌现,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科普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起到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挖掘和培育一批特色科普项目,助力广州地区科普高质量发展品牌化建设,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指导,广州科普联盟联合南方网、粤学习策划推出《广州科普品牌观察》系列报道,深入宣传广州科普品牌建设的特色亮点和有效经验,推动广州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争做全国科普的“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

  去年,一批“小小育花匠”在广州市儿童公园亲手种下他们参与培育的“广州一号”矮牵牛,同时种下的,还有心里那个炽热的科学梦。至此,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简称“市园科院”)打造的“小小育花匠播种新希望”系列活动完美落下帷幕。

  据悉,“小小育花匠播种新希望”系列活动是市园科院以“听见花开”为品牌,在近两年推出的创新科普活动,已陆续举办多场,吸引大量青少年参与。202410月,市园科院“听见花开”科普品牌在一众科普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广州市2024年度优秀科普案例”殊荣。

  市园科院科普管理员、园林工程师廖海娜表示,近年来,“听见花开”系列科普活动基于自身在林业园林行业的科研资源优势,结合城市特色,以花为媒,不断创新形式,拓展内涵,厚植科技梦想,培育“创新之花”。

  花花世界,厚植梦想

  广州花朝节、鲜花花卉展、羊城菊会、迎春花市……每年,广州都举办各种大大小小的花卉活动。不仅如此,大到公园、小到阳台,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花。

  广州何处不飞花,广州更是无人不爱花。“听见花开”,给人以诗情画意的浪漫,正如广州人对花的执念。如此看来,以花为媒,确实是一个极佳的切口,既彰显出市园科院在花卉种质资源创新的优势和特色,又充分结合了“花城”的深厚文化底蕴。

  据了解,“听见花开”科普品牌成立于2018年,以广州“千年花城”城市品牌建设为背景,以市园科院数十年的科研成果为内容,以广州市民、青少年、行业从业者为主要受众群体,持续开展一系列以“花”为主题的科普活动。

  廖海娜表示,与本土特色文化活动相融合是“听见花开”品牌的亮点之一。“项目与国际花艺展暨广州园博会、簕杜鹃花展、羊城菊会等花事活动结合举办,这些传统文化活动本身极具岭南本土特色,通过‘花’文化主题科普活动的开展,有效提升了岭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科技与岭南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公众在欣赏万紫千红的花城美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技兴邦的时代脉搏,实现了科学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文化和情怀无疑是科普工作的绝佳“开胃菜”,但是科普要走深走远、建立品牌,还得上“硬菜”。这道“硬菜”就是市园科院在国内领先的花卉种质资源创新。

  市园科院1978年成立,先后整合广州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绿化公司和林业科技推广站三个单位,目前在广州有8大研究基地。多年来,园科院培育选了长春花杜鹃花月季花三角梅野牡丹等多种花卉品种,其中广为人知的是开遍广州人行天桥的三角梅。“我们先引种驯化、研究然后培育适应华南地区气候、适合在桥梁这种极端环境生长的三角梅品种,最后向市场做推广。”廖海娜说,市园科院桥梁绿化全国领先,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广州桥梁绿化成为“花城广州”的重要城市名片,是国内桥梁绿化最早、最多、景观效果较好的城市。

“广州系列”矮牵牛

  历经20余年的资源收集、种质创新及新品种培育工作,市园科院打破了国外种子公司的垄断,解决种业种源“卡脖子”问题。去年,市园科院全球首发广州系列矮牵牛品种“广州1号”,首次认定“婷粉矮牵牛”等植物良种及授权新品种6个,截至目前共自主培育花卉新品种14个。其中园科院培育出的适合广州地区推广应用的耐湿热草花品种——优良杂交F1代新品种,是广东省申报的首个杂交F1代草花新品种,已申报广东省林业良种。

  基于此,市园科院在2023年迅速推出“小小育花匠”系列科普活动,将最新的科研知识面向青少年普及。廖海娜告诉记者,“小小育花匠”系列活动共有5次课程,孩子们可以亲身参与矮牵牛自交人工授粉、结果、收种子、播种、幼苗上盆、开花及花园共建等全流程,沉浸式体验草花种质创新科研工作。

  以花为媒,充分利用自身科技资源,市园科院多年来持续扩大科普版图。目前,市园科院已有各级普教育平台13个,获授各类科普基地牌匾13块。2023年,在市园科院同和基地建成广州市第一个以林业园林为主题的科普馆,目前也作为“听见花开”科普品牌的重要活动场所。

  听见花开,知是春来

  厚植科技梦想,静待创新花开。多年来,市园科院不断丰富科普形式,源源不断地为“听见花开”科普品牌注入活力与内涵。

  目前,“听见花开”品牌已相继衍生出“植物医生”“小小育花匠”“城市自然家园”等相关子品牌课程约40个,涵盖了生态学、林学、植物学、风景园林、昆虫学等学科,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既有科学讲座、成果展示、园林导赏,也有科学考察、科学探究与操作体验,极具本土特色也与生活息息相关,且兼顾趣味性和科学性。自此,“听见花开”科普内容已覆盖花卉种质培育、植物种植、植物保护以及与花相关的生态研究等全链条。截至目前,“听见花开”系列科普活动已开展超720余场,受众超120万人次。

  廖海娜认为,科普工作的关键在于“让科学不再沉闷枯燥,不再高冷疏离”,如此才能激发受众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后续,“听见花开”品牌还会持续地推出与“花卉”主题相关的公民科学、青少年科研项目等。

  青少年是科普教育的主要受众之一,市园科院还通过加强与学校合作,推动科普资源与教育深度融合。在广州,市园科院已与40多家学校开展科教融合。比如市园科院深入体育东路小学的第二课堂,融合科学课、劳动课以及更多的其他学科的内容,同时加入了人工智能等元素综合开展,探索跨学科教育新模式。廖海娜表示,“对孩子来说,他们能在实践中学到关于林业园林的专业知识,拓展知识面的同时融合其他学科,注重团队合作和科学探究,在生态文明方面的素质教育通过这种方式得到有效落地。”

  不仅如此,“听见花开”品牌未来或将进一步升级,探索“高精尖”公民科学项目。据悉,市园科院计划开展青少年科研活动,比如让初高中学生、高校学生实际参与到市园科院的专业科研实践中,由科研老师指导开展研究工作,“他们出了科研成果之后甚至可以直接发表论文”。

  花开有时,长耕不辍。科普品牌的建设不仅需要拓展广度、深度、高度,更需要“久久为功”的恒心与使命必达的魄力。“我们坚信‘听见花开’品牌以诗意开局,也必将收获花开满园的浪漫。”廖海娜说道。

  总统筹:杨诚钢

  执行统筹:骆田子

  策划/主笔:邹长森

  协调:吴晶平、罗静婷、罗婉艺

  指导单位:广州市科学技术局

  出品单位:广州科普联盟、南方网、粤学习

  支持单位: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研究院

编辑:邹长森   责任编辑:陆泽彬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