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广东阳西:传统农业大县的“数字转型”

2023-11-06 14:45 来源:经济参考报

  阳西数字农业产业园大数据中心演示程村蚝养殖情况(邓瑞璇摄)

  气象监测仪、植保无人机、山地轨道运输车、智能分选机……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儒洞镇西荔王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荔枝园,这两年多了不少“黑科技”设备。前段时间收到气象监测系统“有虫害”的提醒后,果农们进行夜间精准喷药、有效消除虫害,为荔枝丰收提供了保障。

  这是阳西近年来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数字转型的缩影。记者近期在当地调研发现,这个传统农业大县以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荔枝、程村蚝、罗非鱼等特色农产品在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加快数字化建设,农业生产在数字经济大潮中不断提质增效。

  2020年,阳西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面对数字经济和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前景,阳西正在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等方面“扬长补短”,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从“靠天吃饭”到“数字务农”

  阳西县程村镇红光村超过4万亩的海上生蚝养殖场上,多个集气象站和传感器于一体的数据监测设备引人注目。养殖户可以在陆地上网实时了解水体的盐度、溶氧量、水温等数据及风速风向等参数,改变了以往隔几天就要出海检查的管理模式。

  阳西县的罗非鱼数字农业产业园同样装上了水质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协助养殖户进行更加科学、系统的养殖管理。广东顺欣海洋渔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陈振兴说,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环境变化后养殖户掌握情况不及时、养殖品质参差不齐甚至容易死鱼的情况。

  近年来,阳西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改变原有凭经验、靠人力的传统作业模式,应用新装备、新技术观察、搜集、分析数据,帮助当地农户实现智能化决策、精准化种养和标准化生产。

  目前,阳西已经建成了程村蚝、罗非鱼、荔枝、东水山茶4个数字农业产业园。荔枝数字农业产业园内安装了5G基站和十多套物联网监测设备,水肥一体灌溉系统、植保无人机和无人车的投入提升了植保效率、精准控制农药用量,降低人工成本约90%,节约农药使用成本约40%。

  如何让农户第一时间了解市场供需情况,做到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需要多少种多少,需要什么产什么、需要多少产多少”?传统农业多年面临的供需难题也正在阳西的数字转型探索中得到逐步化解。

  阳西建立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依托互联网平台“一亩田”建立了荔枝、程村蚝的实时销售大数据,整合销售流向、销售价格、销售热度等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阳西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许宁说,这些量化信息可以更科学地指导农户对农产品生产做出决策,支撑供应环节产销决策更加精准。

  “数字务农”的效果已开始显现。2020年,程村蚝年产量6.8万吨、产值约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5%和17.95%;罗非鱼数字农业产业园里的罗非鱼死亡同比减少约8%,销售额同比增长约5%,养殖场电费也降低约10%。

  数字转型背后有多重保障

  远离珠三角发达地区的阳西,为何能在数字农业转型上取得成效?除当地特色农渔产品具有较强资源禀赋外,关键在于党政干部、职能部门和企业家主动作为、转变思想,从人财物多方面加强保障支撑。

  阳西很多干部和农业企业负责人意识到,数字经济的生产效率提升潜能高于传统经济,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才能有效提升传统农产品竞争力。

  阳西县委书记孙波说,当地主动出台数字农业示范县建设方案和发展行动规划,2020年县本级财政安排2亿元专项用于农业农村发展,争取到1.9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其中1.05亿元专项用于农业农村发展。

  不少企业也积极参与数字农业建设,如程村蚝产业园的牵头实施主体和建设主体均为当地企业,产业园全产业链升级的投入有一半是企业自筹投资。

  数字农业转型还需要强大的“新基建”保障。近年来,阳西全县8个镇建成5G基站122个,所有数字农业产业园均实现5G信号覆盖。记者在阳西数字农业产业园大数据中心看到,电子屏幕显示着这些特产的种养范围、销售情况和加工视频,长势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病虫害预警、采收管理、历史数据追溯等生产服务一应俱全。

  中国联通阳西分公司政企总经理黄子恒说,“空天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体系采集海量数据后,有助于多维度构建农产品生长模型、病虫害模型、灾害预警模型等,可提升农业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管理水平。

  为打造一支能使用新技术、新装备的人才队伍,阳西还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设立数字农业研究所和博士工作站,同时推进机构改革,建立三农服务中心、农业科学研究所和农业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阳西数字农业研究所负责人夏宁说,研究所利用数字技术举办农业线上技术指导、网络直播培训,数字农业云讲堂首期上架荔枝、程村蚝、茶叶、罗非鱼、阳西海鸭蛋等5个门类20余堂课程,已培育9000多名农村人才和500多名新型职业农民。

  为适应新时期电商销售,阳西还举办短视频大赛、“短视频+网红”培训班,成立网红直播协会,扶持11家本土农业电商,培养了400多名本地“短视频+网红”达人。阳西县副县长黄科瑾说,这些“网红”在特产店、田间地头轮番推送短视频、绘制漫画故事,让许多农产品在疫情期间由难卖转为供不应求。

  未来“强链补链”需迈多道坎

  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要求,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以数字化引领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乘势而上推动数字经济和农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阳西不少受访对象提出了“五化”目标。

  一是生产规模化。“土地、海域要进行适当的流转,农业生产也要适当进行规模化的拓展。”孙波说,未来需要发挥党委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组织协同、农户参与生产的共同作用,适当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规模,适度出台适应数字农业的贷款方案,缓解农业产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

  二是装备机械化。更好适应数字“新基建”布局,需要对现有数字化设备进行广泛推广应用,并研发生产更多匹配数字农业的精细化设备。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既要改造现有农机设备以适应数字农业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研发服务数字农业时代的新设备,如无人驾驶农机设备、洒药设备等,让农机生产端优先匹配农业数字化。

  三是产品标准化。记者在阳西走访中了解到,推行农产品数字化、标准化是加强质量监管、保障消费安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有助于农产品品牌打造、实现品牌溢价。广东海珠子蚝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文军建议,要推广利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实现特色农产品的全程跟踪和溯源,提高消费者对质量安全的信任度,让农产品生产、流通以及品牌推广更有效率,从而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四是三产一体化。除了生蚝养殖外,阳西县程村蚝数字农业产业园也在拓展蚝油、海鲜酱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依托程村蚝的品牌效应丰富当地的产品产出。孙波说,阳西正努力在农渔业领域打通数据链、重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特别是推动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打造人工鱼礁区、风电融合区、休闲渔业园等以休闲生态和资源保护功能为主的养护型海洋牧场,更好地实现三产融合。

  五是队伍专业化。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网络技能,在农业数字化转型中较难适应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信息化平台,销售过程转向智能化的难度也较高。夏宁说,发展数字农业,迫切需要培养一支适应农业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和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广完善数字农民培训体系,让更多农民懂数字技术、数字种养、数字销售、数字管理。(记者  詹奕嘉 邓瑞璇)

编辑:张治伊   责任编辑:林珍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