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广东因海而兴、向海图强,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居全国第一,“蓝色经济”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动能。在规模化开发的海上风电、深海油气平台等海洋能源项目的带动下,广东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攻坚克难,一大批粤产海工装备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并初步形成了珠三角、粤东、粤西三大海洋经济区临海工业集群。
湛江
这两天,湛江徐闻锦和镇以东海域一派繁忙景象,风电安装船正在将海上风电机组的塔筒吊装就位,这座300兆瓦海上风电增容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并网发电。而就在不远处,投运近3年的94台6.45兆瓦风机正在持续捕获海面微风,高效地将其转化为电能,并通过海上升压站送往陆地,并入电网,这些绿电几秒后就可以用在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的装置上。
阳江
大机组需要配置更长的叶片。眼前这片长143米,相当于53层楼高的全球最长风电叶片日前顺利从海南运抵阳江港,接下来,这片叶片将被运往阳江的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行检测。近年来,以这家总部位于广东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在海上的先进技术,已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能。
汕尾
不断向深远海挺进的海上风电,给广东超4000公里海岸线上的沿海城市提供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向海而兴,与徐徐海风一同吹到海滩的,还有千亿级海洋能源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汕尾(陆丰)海工基地里,海上风电整机、叶片、塔筒、导管架、单桩、海缆等海上风电产业链企业抱团发展,4家企业已建成投产,多个产品填补了广东海上风电产业空白。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一批涉海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建设,深海探测、载人深潜、海洋信息等科技创新蓬勃发展。在广东,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投产;我国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投入试运行。广东海洋科技实力稳步提升,有力促进了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刘凯 唐琼涛 卢俊潮 阳江台 汕尾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