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 南方日报出版社

“创新增动能,创业促就业” 梅州大力推进双创工作

2022-05-25 11:18 来源:南方网

  梅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创新增动能,创业促就业”主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充分就业和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推动科技创新取得成效

  (一)聚力科技创新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一是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编制《梅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落实中央和省、市科技创新专项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惠及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稀土新材料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100家。二是深化技术创新合作关系。推动省科学院科研团队调研对接梅州企业60余家,并与其中17家重点企业签订了技术委托(开发)合同和技术服务合同。三是加强与市外高等院校联系。全市共有150多家科技型企业与上海交大、电子科大、暨南大学等市外高等院校建立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满足梅州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技术发展、数字制造孵化育成载体建设等需求。四是开展高企专场培训。邀请省高企服务团专家来梅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高新技术企业专题培训活动,现场解决梅州广大企业在高企申报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到264家,对比上年(242家)增长9.09%。

  (二)加快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研究成果量增质提。一是建设广东省客家人群精准医学与临床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省市共建)。三年建设期内,取得以第一或通讯单位(含共第一)发表SCI收录论文91篇、中文科技期刊论文3篇;授权专利47项,受理发明专利3项,实现成果转化专利2项等成果。二是建设广东省山区特色农业资源保护与精准利用重点实验室(2020年度省市共建)。实验室建设以来,获得2020-2021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1项,叶剑英基金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6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34篇,出版专著3部。实验室的建设显著提高了嘉应学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大了学校培养适合梅州本地农业产业需求科技人才的力度。三是广东省锂离子电池铜箔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验室联合公司各研发平台主导制定了国家标准1项《GB/T31471-2015印制电路用金属箔通用规范》;国家标准2项《GB/T5230-1995电解铜箔》、《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电解铜箔》;行业标准1项《SJ/T 11483-2014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同时发表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18项,论文10余篇。为我国电解铜箔的科研、生产、检验提供技术依据,为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奉献。同时,成功研制出双面光4.5μm铜箔,并于2020年7月实现大批量生产,是目前国内外电解铜箔行业产业化应用的最薄电解铜箔,填补国内极薄锂电铜箔的空白,打破了日、韩对极薄高性能电解铜箔的垄断。

  二、持续推进“三大工程”高质量发展

  “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培训“粤菜师傅”8634人次、“广东技工”15万人次、“南粤家政”技能人才2.4万人次,稳定和新增就业创业11万人次。今年以来,梅州将高质量实施三项工程作为市十件民生实事,各项政策措施稳步推进。一是对三项工程的年度目标任务进行分解,明确时限、人员、责任等。二是五华县技工学校通过专家评估,被省人社厅确认为省重点技工学校。三是起草制定《梅州市推动“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市委办市府办于3月21日印发该文件。四是争取省人社厅1200万元支持建设梅州“粤菜师傅”高质量发展“1+8”重点项目和“客家腌面”粤菜小吃品牌打造。

  三、助力人才返乡创新创业

  (一)出台创业就业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梅州制订出台加快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人才发展若干措施等系列人才政策,加大乡村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建成一批高端科研院所等人才发展平台,市县镇村探索建立一批人才驿站,推动人才资源向乡村“下沉”,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各地人才驿站通过“驿站进镇村”“专家请进门”“培训到地头”等方式,破解经济欠发达地区引才困局,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参与梅州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人才振兴计划项目,加强与院士专家团队合作,深化拓展合作领域,引进科研创新团队,培训实用人才和骨干人才。

  (二)加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做大做强产业,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比如蕉岭县出台《示范性家庭农场评选奖励办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加大对返乡下乡“双创”人员的支持力度。2021年,蕉岭县返乡人员创建种植基地12个,面积1650亩;创建农产品加工、电商产业8个,总投资2500多万元。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政策鼓励,留乡创业、就业人员越来越多。2022年第一季度农民工就地就业人数增幅较大。

  四、壮大市场经营主体,促进创业就业

  (一)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带动作用。目前,梅州市共有电商企业49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涌现出十记集团、柚通柚美等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建有京东梅州特色馆、五华IC村链农产品商城等主要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13个,打造形成重点电商产业园和孵化基地共16个。孵化培育出“散打哥”、“丘香姐”、“栋哥”等20多位本土头部带货网红。

  (二)着力加强电商人才建设。一是打造人才孵化基地。推动各县(市、区)积极打造世界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梅县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兴宁市高级技工学校等一批重点电子商务双创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对梅州创客、创业团队给予创业创新的支持和配套服务。二是加强电商人才培训。2018年以来,全市针对电商企业、青年创客、镇村电商服务站点负责人、农村贫困人员等累计举办电子商务线上线下培训726场,共65358人次参加了培训。三是充分利用现场招聘、网络招聘和组团招聘三大平台引进各类人才,为促进电商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五、推动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

  (一)创新乡土文化展现方式,开展体验式旅游。在保护修缮名人故居的基础上,探索将客家民居改造为展览馆、艺术馆、咖啡馆、民宿、创客基地等文旅融合新空间,形成钧质楼五星级民宿、承德楼围屋酒楼、玉庭楼创客空间等一批文旅融合精品,让古民居焕发新风采。同时依托村落建筑、乡间风貌、民俗活动、节庆演艺等乡土文化资源,通过非遗展演、沉浸式农作场景等融入体验方式,构建多元立体化的文化特色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关注,激发消费新活力。

  (二)创新产融方式,带动人才返乡创新创业。一是农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如兴宁市“梅一客”农耕体验园项目、五华县汉光超顺农旅园等,都是外出乡贤返乡创业,在农业基础上附加旅游功能,既增加农业附加值,又新增了旅游好去处。目前全市共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点)45个。二是工旅融合,为老字号焕发新光彩。富大陶瓷和珍珠红酒厂都是梅州老字号工业企业,富大陶瓷第四代管理人黄志超大学毕业后回乡接手企业,创新打造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在梅州率先探索了工业旅游发展之路,工业与旅游互相促进,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珍珠红酒厂也积极开发工业旅游,建成酒文化博物馆、酒店、研学基地等,并在2021年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

  (三)发展民宿经济,打造乡村旅游创业创业热点。

  近年来,梅州民宿发展方兴未艾,许多外出乡贤纷纷回乡开办民宿,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如醉美书院民宿主刘应华、三舍综艺民宿主廖中华、又见民宿主梁志龙等,他们均在珠三角打拼下一番事业,回梅开办民宿并成为梅州民宿业的标杆。梅江区筀竹村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吸引本真书屋民宿、又见·山村酒馆民宿、深丘咖啡馆、里斯的家自然教育民宿等入驻,废弃农舍、小学、等摇身一变,成为民宿、咖啡馆、小酒馆各类新业态,筀竹村也成为了网红打卡点和民宿兴村的典范。

编辑:何梓阳   责任编辑:李美仪
回到首页 南方网二维码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