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的蕉岭县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是全国绿化模范县,也是原中央苏区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蕉岭县的百岁老人就多达45人,全县平均寿命78.6岁。在2014年5月份,国际自然医学会、世界长寿乡科学认证委员会更是授予它“世界长寿乡”称号,成为该机构认定的世界第七个,中国第四个,也是广东省内唯一的一个“世界长寿乡”。
根据国际自然医学会早期调查得出的结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最具本土特色的食品是蕉岭长寿老人较多的重要原因。此后,当地的长寿食品美名不胫而走,成为海内外客家人关注的焦点,吸引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旅游团慕名前往选购。
笔者近日到蕉岭走访时发现,当地山脉绵延,雨水充沛,森林覆盖率达到79.34%,年平均气温21℃,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而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承载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土壤及其流淌出来的水源也是蕉岭人长寿的秘诀:经科学测定,蕉岭县的土壤和水源都富含对人类健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硒元素,由当地富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山水培育出来天然原生态食材,是当地人千百年来的主要食材。
监管人员到蕉岭尚阳谷矿泉水公司生产一线检查指导
近年来,蕉岭县委、县政府依托生态优势和长寿之乡的品牌,大力挖掘长寿元素,致力于发展长寿经济,变生态资源为生态商品,并于2013年评选出灵芝、蜂蜜、冬笋、红菇、绿茶、金桔、淮山、豆干、葛粉、竹稻米等十种食品为“蕉岭县十大长寿食品”。
其中,蕉岭特产红菇有“菇中之王”的美称,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由于这种食用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严格,目前无法人工栽培;蕉岭县的天然富硒弱碱性小分子团水,同样是当地一宝,用这种水酿出的娘酒、泡出的绿茶几乎是所有客家人每天的必喝饮品;由蕉岭县矮岭村农艺师钟章美历经43年艰辛,用青皮竹和水稻远缘杂交培育出来的竹稻米,经专家检测研究认为,该品种“富硒多铁丰锌高钙蛋白全”,具有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等保健功能。
不过,随着长寿食品日渐受到广泛关注,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对于它的生产、流通和销售各环节的监管也逐渐变得愈加重视起来。当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牵头单位,联合蕉岭县农业、畜牧、长寿办等部门,于2015年下半年起,投入300多万元积极推进蕉岭县食品安全监管平台建设,这在梅州市内属于首创,在事关民生福祉的食品安全领域充当先锋,老区光辉再次惠及民生。
蕉岭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工作人员非常重视农产品市场的规范监管
“以前,食品监管采用的都是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监管成本,效果却不甚理想,如今平台搭建起来了,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更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食品安全风险。”在蕉岭县食品药监局的三楼会议室中,已有11年工作经验、刚刚参加完平台操作培训会的该局工作人员宋思发这样告诉笔者。
宋思发说,蕉岭县食品药监局的工作人员仅有40余人,承担着960平方公里的所有食品、药品监管职责,服务着近24万的群众。针对人员少、车辆缺等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制作信息化录入工作流程表,利用每次下乡镇或企业检查的时候,手把手指导,一步一步实操演示,直至每一个被监管单位负责信息化的工作人员真正掌握熟悉录入流程。
截至目前,该县的监管平台正在进入应用和推广阶段,已完成共计192家各类型企业的相关数据录入,基本建成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风险可防控、责任可追究”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们的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主要是构建以‘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为核心的现代治理制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从而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上的多向互动、协调共治的一种良性状态,构筑食品安全监管的‘铜墙铁壁’,实实在在为百姓服务,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蕉岭县食品药监局局长赖天德说,接下来他们还将完善全县的“阳光厨房”的在线监管和远程视频监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