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1980—2019年年均增长12%,人均GDP年均增长11.2%;益海嘉里、华瀛LNG、华丰LNG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广东省第一个上线政务云的非试点市、广东省第一批完成国家数据对接2.0标准的四个地级市之一、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2020年潮州市招商推介大会上,96个项目落户潮州,总投资620亿元……
从“数量追赶”迈向“质量追赶”,这是潮州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潮州深化改革继续开放的真实写照。
“‘六大工程’是潮州市委市政府对潮州人民的郑重承诺,必须坚决兑现,没有任何借口,没有任何退路。”今年7月,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说,“闻令而动、雷厉风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心齐劲足推进各项部署落实落地,用结果说话,以实绩论英雄。”
在潮之洲 千年古城迎来发展新机
潮之州,大海在其南,群山在其北。潮州之名,始于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取“在潮之洲,潮水往复”之意。在经济特区的浪潮来临前,潮州自有其潮水的流向。
毗邻福建,韩江流经,潮州历史上是粤东地区(包括现在的潮州、汕头、揭阳及梅州)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1991年12月,国务院调整潮汕地区行政区划,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
潮州是潮州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潮人的精神家园;拥有深水良港,潮州港东临台湾海峡,是广东省距台湾最近的地区;潮州享有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从清代延续的工艺美术与发达的外贸,铺垫了潮州的营商环境;漂洋过海的潮商,是潮州对外发展的最大助益……
发展潜力的背后,是潮州尚未健全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是亟待更新的业态,是被“保守封闭”困扰的刻板印象,是缺乏活力的城市环境。
从《1979年潮州市城区现状图》可以看出,当时的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城西郊区(即如今新桥路沿线)、韩江东岸沿岸局部区域,其余大部分在古城区与居住区混杂在一起,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约2平方公里。西湖与韩江划定了当时作为城市的“潮州”的边界。环城西路以西区域、南春路沿线区域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建材厂、水泥厂、冶炼厂、水运船舶修造厂等高耗能产业集中在韩江东岸。而作为当时连通两岸唯一的桥梁,千年广济桥已经满足不了等待扩张的潮州的交通需求。
在潮之洲,看潮水往复,又怎能错过这一次浪潮?
40年来,迎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浪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迎来了美丽蝶变,实现了进位赶超。在迈向深化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潮州正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特别是近年来,潮州城市面貌在短时间内迅速蜕变,加速实现城乡提质,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不断提升,民生补短板逐步实现生活提质,更多惠民福祉在落实,更多产业转型发展的产业提质之举在推进……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食品名城”“中国婚纱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中国民间工艺传承之都”“中国潮州菜之乡”“中国著名侨乡”“中国工夫茶之乡”……“三城三都三乡”城市品牌形象不断深入人心,潮州在不断地擦亮一系列金字招牌,走出后发赶超的特色之路。
当立潮头 “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
1980年,《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平面图(1980-2000)》出炉,确定了以古城为中心,向西南发展,适度向北蔓延的城市发展方向,要把潮州建设成为具有粤东地方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以此为起点,潮州开始了40年的探索与发展,立于潮头,乘风破浪。
40年来,潮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市经济总量迈上“千亿”新台阶,2019年达到1081亿元,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交通、水利、能源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019年基础设施投资187.17亿元,较1992年增长46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均超过98%。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文化旅游快速发展,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亿元,年均增长13.4%;旅游收入398亿元,年均增长超过2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是根植于人们心中的信念,亦是潮州赖以发展的方针。40年来,潮州坚持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近年更是全面启动凤泉湖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企业建设各类研发中心,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中心59家、市级工程中心118家。
经济增速与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密不可分。碧桂园智能卫浴(潮州)产业园落地建设,与深能源合作的环保发电厂等项目建成运作,与福建漳州合作共建的闽粤经济合作区成果丰硕,新引进的益海嘉里、华瀛LNG、华丰LNG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潮州速度正在发力。
潮州外向型经济鲜明、对外贸易活跃。2019年,潮州全市进出口215.6亿元,增长4.5%。全年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20多场次。
栽下梧桐树,又引凤凰来。面对今年疫情影响,9月26日,2020年潮州市招商推介大会在市党政机关会堂召开,并以网络“云招商”形式,在各地潮州商会开设分会场。这是潮州首次采用“线下+线上”以及“1+N”会场的创新模式开展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借助“互联网+”,线上传递政府、企业、商会等多方声音,凝聚各方力量,构建潮州“大招商”机制。
精致、感恩、包容、创业,“潮人精神”在40年的建设与发展中重塑,唯有立于潮头,才能看清潮人来时的路,与潮水未来的方向。
潮水往复 深化改革打造五大产业集群
潮水往复,但总有些坚持不变。
40年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仍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019年8月,中共潮州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召开,明确了潮州今后一个时期“1+5+2”总体工作思路,即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统领,突出抓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水平提升、污染防治攻坚等五项重点工作,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基层治理两个重要支撑。
去年,潮州市委研究制定了《潮州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2019—2022年)》,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具体要求,包括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改革等28项中长期改革任务。
建立“双月”党建指标通报制度;制定《党建轻骑队工作方案》,组建3支“全科医生式”市级党建轻骑队;高质量推进基层党组织优化设置,完成185个农村党组织优化设置……
去年7月,广东统一政务云潮州节点在省平台成功点亮,顺利完成交付测试和系统上线。潮州“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取得了包括“第一个建成政务云平台节点的非试点市”在内的6个全省“第一”,助力潮州推动实现审批服务便民化、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从规模到质量,潮州立足全国全省战略高度和更长时间维度谋划全市发展,力争以高质量的“十四五”规划引领潮州下一个五年的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起,潮州开始实施总投资超1267亿元、涵盖173个重点项目的“六大工程”,以项目制、责任制、清单制推动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落实落地、攻坚突破。
8月,《潮州市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出台,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力争到2025年底工业总产值达到千亿元级,规上陶瓷企业达到1000家以上。
千年瓷都,千年窑火,要越烧越旺。事实上,要旺起来的还有更多。潮州将加快打造千亿陶瓷产业集群、千亿现代农业集群、千亿临海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应急产业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着力构建“一江两城一海湾”发展格局。
去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于潮州而言,这是新的发展机遇。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战略机遇,潮州正在突出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以特色化、差异化锻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
潮起40年,潮水往复之下,唯有应时而变是恒久不变。潮州的下一个40年,正在进行时。
撰文:肖燕菁 潮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