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告别“墨水河” 河湖治理“白云模式”显成效

2021-01-19 17:20 来源:南方网 汤文诗

  南方网讯(记者/汤文诗 通讯员/赵雪峰)2020年,因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广州市白云区入选全国10个先进县(区)。这番成绩来之不易,背后是长达数年的艰苦奋斗。“十三五”期间,白云区拿出敢想敢干、真抓实干的劲头,在河湖治理工作上探索出一套具有借鉴推广意义的有益经验,逐步形成了河湖治理的“白云模式”,使河湖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白云大大小小的河涌已重新焕发生机。告别了臭气熏天的“墨水河”,水清岸绿的碧道成为了白云人闲时散步的好去处。

两岸碧道风光。通讯员供图

  逐条销号让“墨水河”恢复健康

  白云区内河涌数量众多、类型各异,既有发源于山地溪流的山区型河流,也有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感潮型河流。过去十余年间,白云的大小河涌水质堪忧,因此,曾是广州市河湖治理问题最多、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十三五”期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白云痛下决心,将“广州治水看白云”的压力转换为动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落实各项工作部署要求,把任务当作使命,迎难而上,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一次力度空前的自身革命,在河湖治理工作中树立新的标杆,成为广州市实现水环境治理目标的关键。

  经过5年的奋战,白云区河涌状况有了质的好转:被纳入国家城市黑臭水体监管平台的31条河涌全部消除黑臭,通过了国家考核。石井河、新市涌、沙坑涌、白海面涌、泥坑涌等一批过去曾经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涌已达到V类或以上水质;公认为全市治理难度最大、“蘸水可作墨”的石井河重现成群白鹭,景泰涌整治入选全国治水典型案例,作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综述”的第一个案例被新华社宣传报道;大源支流碧道等一大批靓丽碧道建成,白云河湖面貌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白云区被评为2019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的十个地方之一,被国务院通报予以督查激励。

  以河湖长制为良方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要打赢水环境治理攻坚战,必须制度先行。2016年5月,白云区先行一步,推行河长制。2017年,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白云区至今先后发布10道区总河长令,出台15项河长制工作制度、180余项各类治水专项方案,建立健全五大机制,拧紧责任链条。河长们逐渐提高政治站位,主动作为,从“要我管”到“我要管”,向“要管好”转变。他们身上,既有仰望星空的敬畏感,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也有不负重托的使命感。

  白云区总河长由区委书记担任,区副总河长由区长担任。在原三级河长基础上,向上延伸创新设置五大流域区级河长,由区委常委担任。向下延伸设置3215名网格员(长),发挥一线“岗哨”作用,形成了总河长—流域河长—区级河长—镇街级河长—村居级河长—网格长(网格员)的多级治水体系。细化河长职责,拧紧责任链条,推动水环境治理重点工作落地见效。

  2018年以来,白云区在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中累计拆除涉水违建面积逾350万平方米,协同推进“四洗”行动(洗楼、洗管、洗井、洗河)。单单“洗楼”这一项,就摸查了29.16万栋建筑物,总面积1.38亿平方米,清理整顿“散乱污”企业(场所)逾4.3万余家。

  白云装上“净水器”水清岸绿成新名片

  近年来,白云区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实施截污纳管,支持各大净水厂建设,把工业、生活污水收集起来、处理好,再流入河中,形成了严格管理的闭环。

  截至2020年,全区四批161个城中村、农村实现截污纳管全覆盖,新建城中村管网6572公里。近年来,市、区财政累计投入243亿元污水管网建设资金,不断补齐污水收集、转输、处理设施短板。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污水管网1万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污水管网超20公里,是2016年的近10倍。

  为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白云区全力支持各大净水厂项目建设。全区在现有石井污水处理厂、石井净水厂、竹料污水处理厂、龙归污水处理厂、京溪污水处理厂5座污水处理厂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加快实施江高净水厂、健康城净水厂新建及石井净水厂、龙归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目前已建成八大污水处理系统,总处理能力达到158万吨/天,是2016年的3倍,基本满足今后几年经济发展的需求。有了这些城市“净水器”,流入河涌的水便不再黑黢黢。

园林式的健康城净水厂。通讯员供图

  多管齐下,白云区水环境治理成效不断提升,水质提升促进了生态的修复,石井河多处发现白鹭栖息落户,重现“漠漠水田飞白鹭”景象。区内39条黑臭河涌已基本消除黑臭,棠景沙涌的治理措施和成效得到了生态环境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如今,在沙坑涌大源支流段,河涌沿岸慢行道、居民休闲文化广场组成的5公里碧道已成为群众最喜爱的休闲场所。沙坑涌恢复清澈水质后,白云区在沙坑涌大源支流段试点建设碧道,打造出了一套集河道防洪、群众休闲娱乐、人文熏陶渲染为一体的亲水平台体系。目前,全区各类碧道慢行系统累计建成170多公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碧道画卷已然形成,在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城市风貌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了健身、休闲、观光、亲水的场所。

  2021年,白云区承诺将继续巩固提升各项来之不易的成果,推动河湖长制向纵深发展,以决战决胜的姿态打好碧水保卫战,围绕区委、区政府建设美丽白云的中心任务,推进全区水环境质量再上新台阶,确保经过治理的黑臭河涌水质不反弹,水质不断提升,实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白鹭成群”的美好愿景。

编辑:陈绮云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