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记者/李胜美 通讯员/穗政法 刘晓丽)近年来,针对通常涉及到亲情、伦理、法律等多方面的家事纠纷,广州市妇联不断创新化解方法,如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建设“舒心驿站”心理咨询室、在法院设立调解工作站、与律师协会签订法律支持计划、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调解评估指导等,以跨界别、综合性的家事调解服务为化解家庭矛盾开辟了一道多元化方程式。
为形成覆盖广泛、上下联动的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格局,广州市妇联积极探索建立市、区、镇(街)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三级网络:市一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中心,做好顶层设计和规范管理,为各级婚调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交流平台,协调处置疑难、跨区案件;区一级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落实婚姻家事纠纷调解的具体措施,协调区内家事纠纷调解;镇(街)一级婚调工作站,依托当地综治维稳中心、妇女维权站(点)、“妇女之家”等现有阵地,将婚调工作延伸到村(社区),及时、就地调解纠纷,防止矛盾激化。
此外,各级婚调委选聘具有调解工作经验的妇女工作者、调解能手、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律师、社工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调解员,建立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素质婚调队伍。据统计,全市共计11个区40个镇街成立了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拥有专职调解员9名、兼职调解员177名。2018年至今,全市各级婚调机构共调解案件1736件,调解成功536件。
为在依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同时,对她们进行心理安抚、情绪疏导,广州市妇联在全市建成29个“舒心驿站”,将其作为“听民意,促和谐”的重要平台。在处理家事纠纷中,先由心理咨询师平复双方的情绪,再适时引入家事律师,运用专业方法厘清家事纠纷发生根源,找准切入点,平衡各方利益,以非对抗性的方法帮助群众解决婚姻、继承、抚养、赡养以及财产争议等各类型家事纠纷,从情、理、法的角度,引导家庭成员建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维护家庭和谐稳定,推动社会平安有序。据统计,一年多来,全市“舒心驿站”共受理咨询服务1042宗次,开展业务培训8次。
舒心驿站。通讯员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舒心驿站”还组建了一支由支援武汉一线抗疫的心理专家带队的心理志愿服务团队,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随时为广大群众提供纠纷调解、压力舒缓和心理援助等服务,共接听电话1017次。该团队还印制了7300多份“心理加油卡”名片并发放至100多家隔离酒店,为集中隔离的妇女儿童送去贴心关爱、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有效缓解当事人因恐慌引发的家庭关系危机。
为在家事案件中采用“法律+心理”的模式开展庭前、庭中、庭后调解,广州市妇联还与法院建立了全省首个“广州万事兴妇女儿童权益诉讼保护与研究基地”,由律师、心理咨询师介入案件,通过专业分析和引导,为当事人进行心理调适、情绪疏导、行为矫正和法律普及,使家庭成员能静下心来冷静处理婚姻家庭问题,有效避免了“亲人变仇人”情况的发生,并对降低庭审难度、解决执行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