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访谈背景

今年10月是“全国安全用药月”,对于安全用药,有一些家庭比较了解,但有一些家庭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特别是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都配备了小药箱,放置一些治疗头疼脑热、跌打损伤或慢性病的常用药,但大家是否真的了解这些药的用途并合理使用呢?为了让广大网友进一步明晰以上问题,此次,我们请到了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梅,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教科科长、药学部中药临床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中药师、硕士生导师梅全喜做客直播间,为广大网友科普安全用药知识。

访谈嘉宾

梅全喜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教科科长、药学部中药临床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中药师、硕士生导师

张梅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精彩观点

能吃药的就不要注射 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注射

梅全喜教授表示,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东西的危害性了,相关部门已经提倡了,能口服的就不要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注射。

家庭用药安全需要掌握四个原则

“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物都是一个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这是必然的。如果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如何区分药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在用药之后或者用药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与本身疾病症状不相关的其他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是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认真看看说明书,对照不实的症状跟说明书介绍的不良反应是否相关,如果不相关的话,有可能就是不良反应。

视频实录
访谈实录

  主持人:《食品药品大讲坛》系列访谈节目第五期将于10月19号下午15:00-16:00在南方传媒大厦四楼访谈直播间举行。本场访谈的主题为:学习安全用药 共享健康人生。敬请网友关注!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南方网访谈直播间,我是主持人江海燕。今年10月是一年一度的“全国安全用药月”,对于安全用药,相信很多家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是有些家庭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尤其在老人、小孩、孕妇这些特殊人群用药的问题上,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有一些疑惑。今天我们请到了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张梅,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教科科长、药学部中药临床药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教授、主任中药师、硕士生导师梅全喜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就家庭安全用药尤其是特殊人群安全用药的问题与大家展开讨论。

  主持人:在我们访问进行的过程中,也欢迎各位网友在我们的直播框下留言提问,在访谈结束前,我们会随机抽取几名网友的提问,请两位嘉宾予以现场回答。好的,下面进入我们的访谈环节。两位嘉宾,欢迎你们!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张教授,经过这些年政府监管部门以及广大医护工作者的不断宣传和推广,安全用药的理念已经深入到一部分人的心里面去了,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存在着安全用药上的误区,您能否给大家总结一下,现在家庭用药误区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张梅:目前家庭用药的误区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个是OTC药品的使用,包括常见的感冒药、止痛药、退烧药的使用,另外一个方面是特殊人群的家庭用药问题。OTC实际上是一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这个药品是可以放在柜台上卖的药品。病人可以不用医院处方,在药房就可以买到,这类药品相对来说安全性是比较高的,患者可以通过医药的标签或者是说明书自己来使用。虽然OTC的药安全性比较高,但是民间有句话“是药三分毒”,所有的药物都是一个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这是必然的。如果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不良反应。

  张梅:特殊人群的用药主要指的是家庭里面的老人、儿童以及妊娠期女性的用药,因为这类人群的生理功能以及肌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跟正常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如果用药不当,更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主持人:针对以上这两个用药的方面,您认为我们最好是掌握哪几个原则可以有效地避免错误用药呢?

  张梅:实际上在家庭用药的过程中,我觉得要注意四个方面的情况,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第一,一定要病因很明确,病情很清楚。可能有的网友会问什么情况下是病因明确、什么情况下病情清楚呢?比如说受凉或者劳累之后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的症状,这可能就是普通感冒,这个就是病因非常明确,病情非常清楚,这个我们可以买一些OTC的药品来使用。另外,一些慢性疾病是通过医院医生的明确诊断以后,比如你就是慢性胃炎,发作有典型的症状,这也属于病情很明确的疾病,你也可以在家里适当使用OTC的药品。

  张梅:第二,止痛药的使用,实际上疼痛是很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它实际上是疾病发出来的一个信号,就是我们在诊断疾病的过程当中是需要靠这个信号来追查的,在诊断没有明确之前冒然使用止痛药,就有可能贻误病情。当然有些很明确的,比如牙齿痛、慢性关节痛,就可以使用这类非甾体的抗炎药。

  张梅:第三,退烧药的使用,因为感冒发烧也是很常见的情况,但实际上发热是机体的一个防御性的反应,在发热的过程当中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增强的,它可以清除病原体,就前段时间在南海的军演一样,我们是提升国防力量,发烧实际上也是对肌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使用退烧药。如果体温很高的情况下,影响了生理机能,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手段里降温,比较稳妥的方法就是使用物理降温。这里我特别要提到小孩子的发烧问题,大家知道,小孩子一发烧就很容易温度很高,家人会担心,实际上这是因为小孩子的体温调节中枢没有发育完善,所以一旦发烧就会上升得很高。小孩子发烧,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惊厥,就是发烧抽筋了,这时候上是脑功能的一个紊乱,我们要防止这种情况。小孩子发烧,最好的建议也是使用物理降温的手段,比如用冰敷,在夏天给孩子洗温水澡降温也是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

  主持人:这个跟民间的说法正好相反,民间是说最好不要洗冷水澡,用棉被捂热。

  张梅:最好不要这样,这是一个误区。这个可能是发烧初期体温上升的时候孩子会有一个寒颤的过程,他会怕冷,但是高烧的持续期就要给他散热,为什么老是说感冒发烧多喝水,其实也就是促进热量的散发。还有一个,如果家庭使用OTC药病情又没有缓解,甚至还有加重的情况,甚至出现皮疹、瘙痒、哮喘的情况,这时候应该立即停止使用,去医院就诊。

  张梅:这里我分享一个我朋友家里的例子,我这个朋友也是一个从医人员,他的爱人有慢性关节性的老毛病,有次运动之后关节痛加重了,所以他就吃了一颗芬必得,那天晚上他就出现了喘息、呼吸困难的症状,去医院就诊之后,医生就诊断他是非甾体抗炎类药引起的哮喘,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停药去就诊。

  主持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使用了OTC药病情没有出现好转,反而加重了的话,应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及时去医院就诊。

  张梅:对。

  主持人:谢谢张教授的分享,也就是说我们遇到以上几种情况,按照您教给我们的原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错误用药。接下来一个问题我想问梅教授,我们经常在药店里面买药的时候看到药品的包装上会写“此药品可能会引起某些副作用”,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些人会出现不良反应,有些人却不会,想问普通家庭使用药物时应该怎么去区分药品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以便发现了这些问题及时送医院。

  梅全喜:任何药物都会有不良反应,家庭用药当中特别要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怎么判断?就是在用药之后或者用药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与本身疾病症状不相关的其他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是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认真看看说明书,对照不适的症状跟说明书介绍的不良反应是否相关,如果有相关的话,就可能是不良反应,我们首先得采取暂时停药,比较轻微的可以请教医生,比较严重的可以到医院就诊。

  梅全喜:不良反应有各种各样的反应,有些不良反应比较快,有些反应比较慢。类型也不同,比如说阿司匹林有些人吃了会有哮喘,它是非甾体消炎药,跟哮喘是没有关系的,如果你吃了出现了哮喘,那就是不良反应。比如消炎痛等可引起哮喘,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可导致耳聋,青霉素等可导致过敏性休克,氯霉素可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但也有些不良反应与原有疾病症状类似,如降糖药服用过量会出现低血糖的不良反应,可乐定等降血压药,若长期应用后突然停用,会造成血压骤升、心率加速,甚至出现颅内出血。

  梅全喜:药物的不良反应出现有快有慢,有的在用药后几秒钟即可发生,有的则可延续到停药后的较长时间才发生。用药后即刻发生的不良反应中,最为常见的是过敏性休克,用药后几秒钟内便可发生,如注射青霉素后发生过敏性休克等。服药后半小时到两小时内是药物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易发生的时间,一般表现为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多形性红斑等不良反应常在用药后一到两周发生;有些需要2周致一个月才有不良反应;如珍菊降压片致口干、烦渴、疲乏无力(低血钾症);有些不良反应在停药后较长时间才发生,如氯霉素等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的时间更迟。主要判断就是根据疾病的症状跟用药以后出现的症状不相关,而且也是不实的症状,我们就可以怀疑它是不良反应造成的。

  主持人:就是说普通家庭在用药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了,首先就是看说明书。

  梅全喜:对,首先看说明书,自己用药以后有何不良反应就可以对照着来。不良反应不是所有人都会有,有的可能只是百分之几,或者是百分之零点几。

  主持人:就是说咱们在给家庭成员用药的时候首先不能马虎,不管是医生开的药还是OTC类型的药物,咱们一定要仔细地看说明书,密切关注自身的一些变化,如果自身的一些变化是符合说明书上说的那一类的不良反应的话,如果症状比较轻,咱们先停药,咨询一下医生看看,如果症状比较严重,那就得赶紧送医了。

  梅全喜:一般的不良反应来说是跟我们的疾病症状是不相关的,但是也有一些不良反应是跟我们的疾病相关的。比如降压药,用到一定时间以后突然停药,它会出现反升,所以要引起重视。有些是跟疾病症状是不相关的,但也有一些相关,这些相关的也要引起重视,一般的药品说明书上都会提到这样的问题。

  主持人:总而言之,就是我们在使用药物的时候要慎之又慎,同时要仔细关注一下自身,爱惜自己。

  梅全喜:是。

  主持人:除了用药不良反应,近些年来媒体也经常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滥用抗生素以及过度注射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想请问一下梅教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保证不滥用呢?

  梅全喜: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全世界各个国家都会存在,所以每一个国家都在对抗生素进行管理,这个问题上我们国家相对来说问题可能比较大一点,抗生素的滥用存在很多问题,它会导致很多后果,第一是不良反应比较严重,第二是会造成一些二重感染,如果用错了的话,把不该杀掉的抑制细菌都杀掉了,就会造成二重感染,三是导致细菌变异的速度比我们发现新药的速度更快,将来可能没有药物能控制这种细菌和病毒,这种情况下就非常危险了。

  梅全喜:从未来的发展和前景来看,一定要控制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有人也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说在中国买抗生素比在美国买枪都容易。美国控制抗生素控制得非常好,你没有处方根据就买不了抗生素。加强抗生素的管理问题,国家和政府方面非常重视,卫计委也出了抗生素的操作规程、应用管理规定,这对医疗机构的合理使用抗生素起到很积极的作用。控制滥用抗生素。除了医疗机构要做好之外,还要提高民众对这方面的认识,普通老百姓好象对这方面的认识不够,认为很多疾病都要用抗生素,其实不用的,比如说感冒、发烧、牙痛都不需要的。这就是老百姓对抗生素的使用认识不足,还是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再就是加强监管,现在很多药店都随意卖抗生素,所有的抗生素都是处方药,一定要凭处方才能卖的,所以这方面建议应该加强监管,真正打击违法销售抗生素的行为。

  主持人:一个是国家层面出政策,主要的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再加上老百姓自身也要提高自己的用药素养,不要一遇到什么事就直接上抗生素了,这样就不会出现您刚才说到的问题。除了滥用抗生素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注射的问题,前些年大家对这个话题好象不是特别敏感,但近些年来网上就有各种说法了,有一些说注射是好的,有一些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注射,对于注射药剂您是怎么看的?

  梅全喜:现在我们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东西的危害性了,相关部门已经提倡了,就是尽量少用输液,已经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其实注射剂(包括输液)对人体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它是药物直接注射到人体,容易引起不良反应。因为很多口服药物是要经过排泄代谢的,通过吸收进入到血液里面比例比较少,危害没有那么大,如果直接输液很容易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我们统计70%-80%的严重不良反应都是通过输液发生的。另外,在输液生产过程当中容易产生一个热原物质,这个东西一般很难出干净,它输到体内之后容易造成打寒颤、发热的反应。还有一个长期打针,对脉管会产生一些刺激,容易引起静脉炎。输液里面的微粒直接进入血管,会堵塞血管。其实很多是可以不用输液的方式的,比如说正常的感冒、发烧、肠胃炎,这些基本上不用输液都可以解决问题,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用输液。我们国家提倡一个原则,能口服的就不要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注射,提倡这个原则,我觉得对于我们当前规范输液是很有帮助的。

  主持人:就是说普通老百姓就记住这个原则,能吃药解决的就不去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解决的就输液了。

  梅全喜:对。

  主持人:其实除了对抗生素存在一定的错误使用理念外,网友们普遍存在的还有一种观点是:选购药物,宁选贵的,不选对的,进口的就是比国产好。请问张教授,这种想法对吗?此外,在哪些常见药物上,低价药、国产药和高价药、进口药的疗效其实是一样的。

  张梅:这种想法是个很常见的误区。药物的药效是由药理作用决定的,而这些都与药物的价格或药物是否进口没有关系。一些治疗临床常见疾病的药物多为低价药和国产药,如治疗心绞痛发作的药物—硝酸甘油,可以非常快速而有效的缓解心绞痛发作(只需5-6元钱一瓶),就属于价廉而物美的药品。另一个用于预防冠心病和脑梗塞的药物——阿司匹林(普通的阿司匹林一元钱左右一瓶,25mg一片,一瓶100片。肠溶阿司匹林,100mg一片,一盒30片,一天一片的,15元左右),对这一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也属于价廉而物美的药品典范。所以,选用药理作用合适的药物才是选择了好药,而药物的价格与是否进口不能作为衡量一个药物“好坏”的标准。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不要迷恋那种贵的一定比便宜的好、国外的一定比国产的好,实际上只要选对了、对症下药了就行了。

  张梅:对。

  主持人:我们刚才谈到了家庭买药以及用药存在的误区和解决的办法,接下来我们想重点聊一下家庭的特殊人群,主要是老人、小孩、孕妇用药的一些问题。首先我们谈一下孕妇用药,因为现在家庭对于孕妇特别的关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制剂药物出现在媒体的报道当中,张教授,制剂药物到底是什么?临床上有哪些制剂药物是作为孕妇绝对避免、碰都不能碰的?

  张梅:致畸药物是可以引起胎儿畸形的药物,孕妇在服用此类药物后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经临床实践证明有明确致畸作用的药物:(1)抗生素:有四环素、土霉素、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其中四环素和土霉素可导致影响胎儿软骨发育,导致小肢畸形,还可使孕妇发生急性脂肪肝;氯霉素可能抑制骨髓机能;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可致胎儿先天性耳聋和肾脏损害;红霉素可损伤胎儿肝脏;磺胺类药物(尤其长效磺胺)可致畸胎等。尽管抗生素在执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相对安全,但是这些抗生素在妊娠期间还是要避免使用。

  张梅:(2)抗肿瘤药物:现在临床上使用的绝大多数都是细胞毒的药物,杀灭肿瘤的细胞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作用,而且相当一部分抗肿瘤的药物都是破坏DNA结构和功能的,DNA是遗传物质的本身,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药物是会引起胎儿窒息,如氮芥、环磷酰胺和甲氨蝶呤等均可引起胎儿畸形,甚至死亡。所以我们会在电视上看到有些患肿瘤的妈妈为了孩子的健康,她可能不化疗,保证胎儿的发育健康。

  张梅:(3)性(甾体)激素类药物:雄激素可使女性胎儿男性化,雌激素(乙烯雌酚)可引起男性胎儿女性化,并且胎儿出生后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张梅:(4)其它药物:乙醇(2g/kg),先天畸形发生率2-3倍,所以准爸爸、准妈妈一定要少喝酒;还有一个药物叫反应停,可致胎儿四肢残缺“海豹胎”;阿司匹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苯妥英钠等,都有致畸作用。总结一下,孕妇除了要注意以上这几种药物不能使用,对于一些慢性病,尽量是在治愈的情况下再考虑妊娠。

  主持人:主要是四大类,准妈妈尽量避免碰以上四类药物。除了不要碰的这四大类,作为孕妇,在整个妊娠阶段,在一般用药方面应该掌握哪些原则?

  张梅:除了以上几种药物孕妇要尽量避免使用,一般在妊娠过程当中,如果你生病了还是要用药,可能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减少用药总量,如果是单药有效得救应该避免联合用药。联合用药在药效学和药动学方面会产生相互影响,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尽量减少药物使用的种类。二是使用疗效肯定的老药,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有无不良影响的新药。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比如说新上市的手机,最新款肯定是比老的款好,但是由于药物临床试验的局限性,新药物需要在上市后的监测中进一步发现新用途和不良反应。

  主持人:除了这两个原则之外,还应该掌握哪些原则?

  张梅:三是小剂量有效的避免用大剂量。四是早孕期间避免使用C类和D类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儿的危害将妊娠用药分为A、B、C、D、X五个级别。其中A、B是对动物和胎儿都是影响比较小的,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药物。C类是指在动物实验证实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如庆大霉素、氯霉素、盐酸异丙嗪等。D类是指临床有资料表明对胎儿有危害,但治疗孕妇疾病疗效肯定,又无代替药物,权衡利弊后使用的药物,如苯妥英钠。五是若病情急需,要使用肯定对胎儿有危害的药物,则应终止妊娠。

  主持人:好的,谢谢张教授。关于孕妇用药这个问题,网上也有一个说法:如果要吃药的话,我宁肯吃中成药,关于这个说法,梅教授,您怎么看?

  梅全喜:民间有很多这样的观点,相对来说,中药方面的副作用可能比西药少,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随便使用中成药,中成药也有不少是有妊娠禁忌的,它一是会引起流产,还有很多中药也存在致畸的风险,比如说很多中药有传统的毒副作用,还有活血作用比较强的。其实常见的中成药当中有不少是孕妇禁用、慎用的,比如说牛黄解毒片、跌打丸、三七片、麝香保心丸、益母草口服液、益母草膏、妇科千金片、乳块消胶囊、乳块消片等都是不能用的。孕妇服用中成药时一定充分了解所用药物的特性,认真查看药品说明书,属于孕妇禁用、忌用的中成药一定不能服用,对于慎用药也尽量不要服用!再次强调一点:对于孕妇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谨慎使用,对于不清楚的最好是咨询医师药师意见后再服用。一些中药汤剂,它没有正规的说明书,一定要去正规的中医院看,一定不能迷信那些游医,一定要找有执业医师或者是有经验的医师。我认为,孕妇用药,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一定要慎重!

  主持人:所以还是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特别是对于中药,我们应该注意梅教授刚才提醒大家的观点,一定不要随便找某一个老中医,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去找有执业资格的医生看。孕妇的话题我们说了这么多,其实小孩也是家庭重点保护的对象之一,梅教授,儿童用药我们应该掌握哪几个原则?

  梅全喜:不是很完善,甚至肝、肾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儿童用药应该掌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对症下药。在很多疾病方面,儿童用药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抗生素的药物要谨慎使用,很多抗生素药物适合成人用的,对小孩是有毒性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二是谨慎使用解热镇痛药,小孩发烧、头痛,如果不是普通感冒,你轻易使用解热镇痛药会妨碍正确诊断,耽误治疗。还有就是谨慎使用激素类药,因为激素类药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并发症、后遗症。还有,小孩要谨慎使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补品,滥用补品会导致儿童性早熟,这些例子已经有很多了。二是用量要严格控制,就是刚才张教授谈到的,能用小剂量的就不要大剂量,小孩的代谢功能比较差,一定不要大剂量,要准确使用剂量。三是尽量不要用片剂,用溶液剂或者是外贴、喷雾。四是不要多种药物联用。

  主持人:第四条原则实际上也跟孕妇用药的原则一样。

  梅全喜:对。还有就是用药后要密切观察,出现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应该及时停药,及时送到医院去救治。

  主持人:还有,新生儿尤其得注意,都是家长的心头肉,给新生儿用药还应该格外注意哪些方面?

  梅全喜:婴幼儿相对于儿童来说,其许多脏器的发育更不完善,肝、肾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等更不健全,更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使用药物是应特别慎重!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新生儿期慎用易引起溶血和黄疸的药物,以免加重甚至导致核黄疸;(2)应慎用或禁用有明显毒性的药物;(3)新生儿应慎用抗生素:头孢氨苄甲氧苄啶、头孢呋辛针剂、头孢克肟、头孢唑肟等新生儿、早产儿禁用或不宜用; (4)避免使用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例如喹诺酮类影响软骨发育,因此儿童禁用;(5)在剂型上也要选方便使用的如溶液剂、贴剂、搽剂、灌肠、滴鼻、吸入和雾化及静脉注射等,少选用片剂、丸剂和胶囊剂。

  主持人:对于新生儿用药方面,张教授,您有没有哪些补充的?

  张梅:实际上刚才梅教授已经讲得非常全面了,总结起来就是这样三点:用药时根据小儿药动学和药效学的特点选择药物;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毒性反应和禁忌症;药物的选择上要考虑其疗效、不良反应以及使用方便等各方面条件。

  主持人:除了孕妇和小孩之外,老人也是家庭关注的重点之一,特别是随着我国慢慢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的老年成员也越来越多,张教授,对于老人用药,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张梅:确实是这样,老年人已经成为家庭用药的一个主要人群。老年人生理功能发生的变化,导致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药效学方面:普遍来说,老年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而耐受性下降,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老年人对心血管系统药物反应性发生改变,心脏传导减慢,对β-阻滞剂敏感性增加,使用普萘洛尔(心得安)应减量;老年人血管硬化,血管硬化了,弹性不好了,这样就很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因为血管调节功能障碍,所以他的体位性低血压更加严重,很多老年人会使用降压药,所以在使用降压药时特别注意;老年人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增加骨质疏松和白内障的发生;老年人应用胰岛素,特别是长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时,易致低血糖,严重的会导致血糖的休克;老年人对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敏感性升高,控制使用镇静催眠药。

  主持人:也就是说对于以上您说的几个问题,老年人包括其他家庭成员得格外关注。

  张梅:对,这就是老年人身体肌体功能的改变对药物的反应增强了。二是老年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减退:对药物反应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减弱。如对体位、血压、血糖、体温、心输出量等变化的反应能力减弱,尤其是血液循环系统调节和葡萄糖耐量降低,致使对年青人可以代偿的药物反应,而对老年人来说就变成难以代偿的不良反应。

  主持人:老年人因为身体机能退化,再加上内环境稳定机制减退,所以老年人在用药方面一定要更加注意。很多家庭里面有老人的都常备了高血压药、糖尿病的药,购买这些药物或者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梅全喜:现在中国老龄化比较严重,高血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为合理使用降压、降糖药,病者服药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可以擅自选用降压、降糖药物。降压、降糖药有许多种,作用和机理也不完全一样,适应症、效果各异,副作用、禁忌症各不相同,因此患者不可以随便选用,应在医生指导下,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分级治疗。主要降压药有利尿剂(氢氯噻嗪)、β -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氨氯地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厄贝沙坦)等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选用。糖尿病分1型和2型,选用的降糖药物是不一样的。所以患者是不可以自己随意选药,最好由医生来帮你选合适的降糖药、降压药。

  梅全喜:(2)服药的剂量要遵守。患者必须遵照医嘱,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要有合适自己的降糖量或者降压量。当血压恢复到正常(低于140/90毫米汞柱)以后,在医生的认可下,剂量可缓慢减少,直到摸索出最小剂量也能控制住血压为止。不可以操之过急,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严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血糖降得太低也会出现低血糖反应,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也不可以一出现血压、血糖降低就马上停药,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一旦确认,病人基本上都需终身接受治疗、终生服药。

  梅全喜:(3)服药时间有讲究: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并非恒定,存在着自发性的波动。临床实践表明,上午9-11时和下午3-5时血压最高,夜间睡眠状态时,血压最低。因此,一般药物在上午7时和下午2时吃药较为合适。每天只需服一次的药,最好是固定在早晨起床之后服用。如果白天忘了服药,到临睡前再补吃降压药,那就相当危险,特别是老年人容易诱发缺血性中风。所以,老年高血压病人睡前忌服降压药。每天三次的药物,最后一次也要在睡前3小时服用为好。糖尿病用药也是一样,应该在餐前服用,进餐时药物发挥降糖作用,就能很好的控制血糖,特别是睡前不能服用降糖药,若睡前服用出现低血糖反应不易发现,人在醒着的时候低血糖是有反应的,心慌、出冷汗,吃一个糖块就可以缓解,但是如果是睡着了,就无法及时救治,易出现昏迷、甚至死亡,所以降糖药物最好是在饭前吃,睡前尽量不要吃降糖药,因为不容易发现它的不良反应。

  梅全喜:(4)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血糖的测定也是一样。

  主持人:对于家里面有高血压或者糖尿病这两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家庭来说,第一是要谨慎地选用药物,不能说看到隔壁张老头家吃的降压药比较好,我就去买那种降压药,一定要适合自己;二是合适的剂量;三是用药的时间也要非常的讲究;四是密切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如果家里面有高血压或者是糖尿病的老人,我们就要经常地监控他们的血糖和血压。

  梅全喜:是的。

  主持人:好的,感谢两位教授在家庭用药和特殊人群用药方面给予我们的详尽解答,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网友在直播期间给我们提出的问题,现在我们要随机抽取几名网友的问题,请两位教授给予回答。第一位网友“长相思”问:我去药店为2岁的小孩买补钙的,想买迪巧小儿钙,但是药店推荐买另外一种,她告诉我迪巧钙是药,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而推荐的是保健品,可以长期吃。真的是这样吗?给小儿补钙应该如何选择呢?

  张梅:迪巧钙可以用于宝宝和准妈妈的补钙。实际上,无论是作为保健品还是作为药品来说,只要补充的剂量得当,一般都不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对于儿童补钙,主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尽量食补。人体日常所需钙营养的全部或大部分可经食物获得,如果儿童不偏食,无任何缺钙症状及体征是不需要药物钙剂。多食用牛奶和豆制品高含钙高的食物。二是钙剂的种类比较多,所以要选择纯度高、溶解度高、肠道吸收率好的制剂,口感好也应该特别注意,需要注意的是,活性钙和骨粉等重金属含量高,长期服用易造成体内蓄积。补钙剂时不应饮用碳酸饮料及泡腾饮料,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三是补钙的量。补钙量的原则是缺多少补多少,但实际工作中不易确定。下列可为参考值:按元素钙计算:0~3 岁为100~200 mg/d ,3 岁以上为200~300 mg/d按上述参考量服用2~3 月为宜。四是补钙的方式。分次小剂量服用比1次大剂量服用的吸收率高。钙剂的服用时间也影响钙的吸收,以清晨和临睡前各服1 次为佳。五是一定要补维生素D。维生素D是促进肠道钙吸收的一种必需营养素,补钙的同时需补充维生素D。

  主持人:首先你要确定你跟宝宝缺不缺钙,如果缺的话就去补,如果不缺的话,就不要跟风去买补钙产品了。如果缺的话,就尽量选择适合小孩的、小孩喜欢吃的。另外,就是要注意补钙用量,还有尤其要注意维生素D的使用。下面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位网友的问题,网友“petrel”问:现在怀孕很难,且网上有通过吃中药改变受孕女子酸碱度就可以控制生男生女的做法?请问,通过吃中药改变体内酸碱度这个说法是科学的么?还有,真的可以控制生男生女么?

  梅全喜:目前来讲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证据的,想通过吃中药来调节受孕女子酸碱度来控制生男生女,这个是不科学的。在受孕期间如果吃中药的话还是有风险的,它一是会影响受孕率,二是致畸的问题。所以,不要相信这些东西,生男生女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主持人:好的,谢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网友“手可摘星辰”的问题,他问:感冒的时候,到底怎么来判断是风寒还是风热呢,市面上的感冒药大多数是复方合剂,感冒到什么程度才有必要吃药啊?

  梅全喜:中医将感冒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这二种感冒还是比较好判断区分的,风热感冒的症状是发热重(高烧)恶寒轻(轻微怕冷),头身痛,咽喉痛,有汗,口渴,咳嗽痰少痰黄,脉搏跳的快,舌苔是微黄的,可用银翘解毒丸、三九感冒灵、抗病毒口服液等;而风寒感冒则是恶寒重发热轻,就是很怕冷,但是是低烧,头身痛无汗,鼻塞,流出的鼻涕和咳出的痰是清稀白色的,脉搏跳的慢,舌苔是淡白的。

  主持人:我们正确地区分了风热感冒跟风寒感冒的症状就可以更好用药了。

  梅全喜:风寒感冒,中医用药讲究用温热的药物来治疗,道理很简单,就是以热克寒。治风热的感冒是用寒性的药物来治疗,如果你选错的话,就会加重病情,所以用中成药感冒药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选错了,对疾病没有好处,反而会加重病情。对于普通的感冒一般是不提倡用药的,感冒初期,可以不必吃药,风寒感冒用姜葱煎汤饮,或用艾叶泡水洗脚等,风热感冒可以饮凉茶、菊花茶、金银花露等。感冒较重时才需要吃药。

  主持人:说到感冒,我也有一个问题,有些人患感冒,特别是患重感冒的时候,为了快点好,因为大家现在工作也很忙,为了追求这个疗效,他就可能同时服用好几种中成药和西药,认为这样感冒会好得快一点,梅教授,您怎么看?

  梅全喜:您说到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我也遇到有些人是西药和中成药几种感冒药一起使用,这种情况极易导致重复用药、过量用药,存在着严重的用药安全隐患,主要是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也称扑热息痛)所致。该成分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感冒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高热和缓解轻中度疼痛。近年发现其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实际上对乙酰氨基酚这个药在上世纪60年代就在中国使用,早期认为它是非常安全的,今天为止,正常使用是安全的,但是超量使用会有非常多的副作用,它会导致血小板降低、肾功能衰竭、肝坏死等不良反应,重感冒中成药加西药同时使用,就等于对乙酰氨基酚过量使用了。国外对这些是有规定的,这一点在我们国家没有引起重视,我觉得应该引起重视。

  主持人:也许普通消费者不知道中成药里面含有西药相通的成分,两个药一吃下去,这个剂量毫无疑问是增大了,对于身体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梅全喜:对,目前市面上的西药里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

  主持人:网友“稀里哗啦”问:孩子在吃抗生素后一定要吃满5天或一个星期才行吗?因为我感觉她好了就停药了,这样吃的时间太长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

  张梅:一般情况下抗生素的使用疗程在7天左右,是为了避免剂量过小和疗程过短引起细菌耐药性产生。但如果使用抗生素后感染得到控制,病情显著好转后即可停药。长期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引起不良反应,对机体造成不利影响。

  主持人:感谢张教授的回答。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问最后一个问题。网友“巧克力的妈咪”问:家里的小孩被宠物狗咬伤了之后,去医院接连打了10几天的消炎针,我注意到医生开的处方签上写的是头孢,请问这属于滥用抗生素么?

  张梅:被宠物咬伤,首先是正确地处理伤口,比如说用肥皂水、碘酒来处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感染的,之后再适当用一些疫苗。如果经过这些处理之后有明显的感染,比如说伤口不愈合,我们可能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的使用,一般7到10天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不一定有感染,这位网友说使用了10多天,这应该属于滥用的范畴了。头孢有四代抗生素,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也是有窄谱和广谱之分,这里没有说使用了是哪类抗生素,如果是广谱的话就是滥用,我们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先窄谱再广谱,对一些耐药菌株引起的严重感染才考虑使用广谱类抗菌药。头孢类抗生素有广谱和窄谱之分,如果这里选用的是窄谱类头孢药物,从药物选择层面上不能算作滥用。

  主持人:梅教授,对于这个问题,您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梅全喜:我觉得张教授回答得很好,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动物咬伤,首先就是要处理伤口,打狂犬疫苗,这个是最重要的。我们在医院很少有因为被动物咬了之后要打抗生素的,我认为这个案例跟滥用抗生素还是有关系的。

  主持人:谢谢梅教授,谢谢张教授。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节目也要结束了,再次感谢两位嘉宾的光临,希望各位网友继续关注食品药品访谈系列节目,继续关注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各项工作,谢谢大家!我们下期再会。

相关报道

吃药不能太随意 2016安全用药月启动

出席会议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药工业快速发展,药品监管体制逐步完善,药品可及性问题初步解决,药品质量逐步提高,但与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

毕井泉在“安全用药月”启动仪式上的致辞

消费者是药品全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终体现疗效和承受风险的核心主体。消费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有病看医生,用药遵医嘱。

没有儿童剂量怎么办?千万别给孩子掰药吃

孩子生病了,小片药直径还不到1厘米,怎么能平均分成4份?分偏了怎么办?

现场直播
现场图集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