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粤籍抗日名将邓发的抗战岁月(图)

2015-09-02 17:32 来源:南方网

  【人物简介】邓发(1906—1946),广东云浮人。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华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兼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1937年12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职运工作委员会书记等职。1946年4月8日,同博古、叶挺等人一同返延安时因飞机失事遇难。

  在新疆从事党的统战工作

抗战时期邓发在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7年9月,邓发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委托的使命,从苏联莫斯科回国到迪化(乌鲁木齐),化名方林。党中央决定,让他留在新疆,接替陈云同志任中共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主任,并负责领导原红军西路军总支队(对外称“新兵营”)的工作。

  此时,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国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我党的努力,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疆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我国仅有的几个不能被日本帝国主义飞机轰炸到的地区之一,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抗日运输线和重要的国际交通线。

  为了保证这条通道的畅通,邓发按照党中央指示,积极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利用当时新疆地方实力派盛世才标榜实行联共、反帝、亲苏等“六大政策”的有利条件,坚持既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策略,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开展了大量工作。

  他根据盛世才的请求,向党中央建议,从延安先后选派了130多名共产党员到新疆各地工作。他派共产党员担任《新疆日报》等报社的社长和编辑,利用报纸书刊开展广泛的抗日宣传。新疆所呈现出来的抗日进步的浓厚氛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和称赞,吸引了诸如杜重远、萨空了、茅盾和赵丹等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进步知识分子和文艺工作者,千里迢迢自内地奔赴新疆,从事讲学、办报和戏剧演艺等活动,促进并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新疆新文化运动。

  他选派黄火青到新疆各族民众反帝联合会担任秘书长,使“反帝会”真正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群众性的进步组织。我党通过该会多次成功地发动和领导了新疆城乡的募捐活动。新疆各族人民曾经捐出几万件皮大衣和一批药材运往延安。

  邓发还推荐共产党员林基路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派遣一批共产党员到新疆学院任教,用“抗大”精神办学,为革命事业培养人才。

  他经请示党中央同意,将从延安去莫斯科治病路过新疆的毛泽民留在新疆,担任财政厅长。经过毛泽民同志一年多的整顿治理,新疆财政经济出现全面好转的局面。

  邓发还组织西路军总支队广大指战员学习汽车、炮兵、装甲兵、无线电、空军等军兵种军事技术,并领导建立了人民军队第一支航空队。

  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

1938年底在延安举行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图为政治局部分委员合影(右起:张闻天、毛泽东、王明、邓发、刘少奇、王稼祥、陈云)

  1937年12月,邓发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39年秋,他奉命回到延安,担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

  邓发亲自主讲《党的建设》课程。大家印象很深:“他能够理论结合实际来讲,特别是结合他本身经历来讲”。

  邓发非常强调工农分子与知识分子结合的必要,他说:“我过去虽然作过一些工作,但对于理论的学习,如果没有革命的知识分子把马列主义书籍翻译过来,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了解程度。而革命的知识分子,有理论上的知识,如不吸收工农分子的经验。那么,他也将是一个教条主义者。”那时,邓发又兼任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他更多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在中央机关刊物《新中华报》、《解放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了上百篇具有相当理论水平的文章。

  多年后学生们回忆时说:“他名气很大,资格很老,但没有一点老资格的味道”。“(下课后)经常跟我们开玩笑,说说广东话,非常亲切。他深入学生实际,当年盖礼堂,他也亲自(参加)劳动。”他对于大家的态度十分谦虚。一次几个知识分子同志帮助他抄写“讲授提纲”,他说:“我写的不够有条理,麻烦你们在抄的过程中也研究一下,给我提些意见。”邓发很关心学生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常常亲自到班上来,详细地研究全班的学习计划,检查对计划执行的情形;吃饭的时候,他也常来检查饭菜的好坏,经常与校务处同志研究如何使学生们能多吃些肉、面。他还经常与学生交谈,讲解革命伟人的史迹,对于年轻的学生,不断的勉励,又不断的要求他们虚心……。

  当1943年国内反共高潮的时候,邓发曾有整整两天没有睡觉,看材料、研究、开会、总结工作、作报告,参加职工委的基层工作……他不知疲倦地工作着。记得有一次上大课,学生们都觉得:邓校长太忙了,他已经两天没有睡觉了,最好今天让校长休息休息。教务处也很同意。可是,在将上课的前一刻钟,邓校长从中央开会回来了,他马上叫通知上课。大家要他休息,而他只要10分钟的吃饭时间,绝不愿因为他一个人的休息影响了一千多人的学习,使得既定的教学计划时间延长。

  他到课堂来了,敬仰、钦佩的眼睛都向着他。邓发用坚定的语声告诉大家:“任何反动逆流我们都不怕,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但是我们也要加紧提高能力,学习掌握党的政策。在任何艰苦和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安心学习,按照计划来进行工作,绝不应该有所懈怠。”

抗战期间邓发在延安


  一个心眼只为党

  1936年7月,邓发受命离开延安前往苏联时,对夫人陈慧清只说要出去一段时间。去哪里,去多长时间,没有说。

  陈慧清牵肠挂肚。五个月之后,邓颖超大姐告诉陈慧清,邓发安全到达莫斯科。1937年下半年,党中央正式通知陈慧清:邓发调新疆工作,同时告诉她,为了照顾他们的夫妻关系。组织决定派她到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工作。

  1937年冬,陈慧清怀着急迫的心情,与几位同志从延安出发,1938年1月到了新疆迪化。当时,新疆大地冰封雪盖,早晚气温下降时,寒气侵身,陈慧清衣服单薄,浑身时觉发冷。办事处的同志看到这一情形,又知道邓发有点积蓄,就劝他给陈慧清买件棉衣。

  邓发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时,组织给他发了一些津贴。他到迪化,在苏联驻新疆总领事馆兼职,每月也领一些津贴。这些津贴,他累积保存,牢牢藏在柜中。

  陈慧清受冻,邓发何尝不知道?又何尝不想给她买件棉衣呢?可是,当他想到党的革命事业急需资金时,便舍不得花掉这笔钱。

  他怀着矛盾的心情,抱歉地对陈慧清说,按说,应给你买件棉衣,可是你知道,我们党的事业需要资金。共产国际和苏联总领事馆发给我的津贴,我想交组织。过些时间,气候就会慢慢热起来,你先将就点吧。陈慧清是党性很强的老党员,她理解爱人的心思,并且也主张这样处理。

  同年秋,王稼祥从苏联回国。住在办事处,邓发拿出积存的津贴,说是他的党费,请王转交党中央组织部。

  王稼祥知道邓发的大孩子寄养在老家,家里的生活比较困难,劝他把这笔钱寄到老家,补助家里的生活。

  邓发执意要上交组织,他说,党的革命事业需要资金,应先考虑革命事业的需要。他再三请王稼祥转交党中央。王稼祥看他态度坚决,表示带一点交党费,留一些寄给邓发老家。

  在邓发一再坚持下,王稼祥无奈,只好将这些钱全部收下,带回延安,转交中共中央组织部。

1939年6月1日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建校三周年纪念大会上(右起:邓发、刘少奇、王明、陈云、王稼祥、张闻天、毛泽东)

  1946年4月8日,邓发即将从重庆乘飞机回延安,突然接到老家三哥辗转寄来、时间已过去两个月的一封信。信中告诉他,家里生活困难,他寄养在老家的星儿,得病一年多,因无钱治病离开了人世。

1944年8月邓发抱刚满100天的儿子邓北生摄于延安窑洞前

  邓发无钱接济家里,又因自己的孩子幼年夭折,心里很难过。他沉默思索了一阵,写好了通信地址,从手腕取下早年在香港结婚时买的一块手表,对王若飞的爱人李培芝说,我马上乘机去延安,有件个人的事来不及处理,请你代劳。我有个朋友,家里生活困难,你把这块手表卖掉,按我写的地址,把钱寄给那位朋友。

  邓发遇难后,党中央给邓发家里发电报,核对他家的地址时,才发现邓发所说的“朋友”,正是他的三哥邓章。之前由重庆红岩村工作人员拿去当铺卖了的那块手表,在邓发遇难后,工作人员再去当铺赎回,由邓颖超带回延安给了陈慧清。

  一个心眼只为党,这就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和情怀。

编辑:刘卫东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