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网

  • 南方日报

  • 南方都市报

  • 南方杂志

广州 深圳 珠海 汕头 佛山 韶关 河源 梅州 惠州 汕尾 东莞 中山 江门 阳江 湛江 茂名 肇庆 清远 潮州 揭阳 云浮

求解:保障房能“保障”吗

2014-01-10 19:41 来源:南方网

相较于天河中心地带,广州很多老城区和城中村中却低矮拥挤,聒噪喧闹。尽管住房条件相当差,可是,条条巷道里却拥挤不堪地住满了求生活的人们。他们中,有祖祖辈辈都在这里成长的“老广州”,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一族。

说起住房情况,满腹牢骚。“房子小点就小点吧,要是不这么潮湿还好些”;“广州寸土寸金的,就这么几平米的房子租金就1500块呢”;“我和老伴攒了一辈子的钱在番禺给儿子买了一个婚房,我们老了,还能凑合几年?”广州的部分城中村的握手楼,广州很大一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在这里,因为这里的租金较其他小区要便宜很多,几乎每一栋楼房都有几间或者十几间出租房,甚至是几平米的房子里住着三四口人。由于楼房过于拥挤,阳光被遮挡许多,而且地势低洼,有些人家屋里则常年潮湿,稍有雨水,便会渗进屋子里。过道就更显拥挤,两三个就可以将整条通道遮挡,这里出现最多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三轮车。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他们而言,住房意味着能有一个小窝就好。它,可以不大,但却是温暖的归宿。“住有所居”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住房是什么?

于小家,住房是家,是依靠,更是希望。

于国家,住房是安居之本,是民生之要,更是社会和谐的根基。

为了尽可能地满足大批低收入家庭“住有所居”的迫切愿望,中央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建设各类保障房3600万套的目标,对各地建成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立下“军令状”,确保完成。到2015年增加廉租住房不低于400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不低于150万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3平方米左右,套型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内;公租房增加不低于1000万套,且单套建筑面积以40平方米左右的小户型为主。计划到2015年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保障房的概念,来源于保障性安居工程。2011年国务院《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分为三类:一是租赁方式提供的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二是以售卖方式提供的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三是以危旧房改造方式建设的国有工矿区、林区、牧区、林场、垦区、煤矿棚户区改造住房。这三类住房都享受不同程度的政府资金、土地的补贴。通常,前两类被称作保障房。

2013年1月,广东省政府与广州市签订了《2013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2013年开工建设保障房16736套,基本建成保障房31782套。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副主任黄信敬表示,广州市采取总量适当放宽、有所预留的方式,按1.95万套安排今年建设项目计划。根据在建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进展情况,2013年全市计划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项目38个、34726套。

从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到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城中村改造,保障房数量在增加,种类在丰富。尤其是从2011年起,各地开始大规模建设公共租赁房。这些保障房不但租金比市场便宜,而且可以稳定居住,降低甚至取消了收入和户籍门槛,力图从制度上解决“夹心层”的住房问题。

“香饽饽”而今却成 “鸡肋”

近日广东省份审计结果暴露出保障房空置尴尬。广东1.15万套,一面是低收入群体面对高企的房价的无奈,一面是大量保障房空置“遇冷”。保障房为何频频上演“空城计”?

近日,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保障房“遇冷”的民调分析》报告,分析认为民众申请保障房意愿萎缩,系所实施的公租房制度“脱离群众”。两年间,广东民众申请保障房意愿下降了14%。此外,调查广东省城镇居民对房价水平和租金水平的不满意度,也比2011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民众住房改善意愿出现“颠覆性变化”,并非由于商品房便宜,使得人们不再申请保障房。“价格因素不是保障房遇冷的关键”,报告说。

“公租房”群众基础不足

2012年以前,包括经适房和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房“一房难求”,吸引了大批民众申请。2012年,国内住房保障政策转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在广东省,明确为只租不售,经适房和限价房等“公购房”逐步退出保障房市场。

报告表示,“公购房”最得民心,“公租房”群众基础不足。2011年的广东民调数据显示,自感需要保障房的人中,约六成人希望选择的保障方式是,以较低价向政府购房,而愿意向政府租房者仅一成多。尽管广东大力推行“公租房”,一半民众仍主张保障房应可租可售。

同时,公租房租金虽低于市场定价,但往往选址偏远,周边生活配套跟不上,且还要排队申请,致使不少民众宁愿到市场上租房。对比于公租房,经适房虽花费要大,但毕竟是“自己的房子,无须担心哪天被撤销居住资格”。

“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郊区一套房”。老广州在买房上有自己的坚持。“从偏远的公租房赶到城里上班,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到,实在是太远了!”基于这样的原因,很多具有申请资格的务工人员,宁可再多苦几年攒钱买近点儿,也不愿意这么辛苦。

记者了解到部分地方的保障房质量存在质量较差、周边环境差、物业管理难到位等问题,很多保障对象颇有不满。据海南省审计厅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发现,全省有24个项目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现象等,其中有770套住房出现墙体开裂、顶棚渗水等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质量缺陷。

 

编辑:许慧慧
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简介- 网站简介- 广告服务- 招标投标- 物资采购- 联系我们- 法律声明- 友情链接

本网站由南方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东南方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制作维护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87373397 18122015029 18122015068

ICP备案号:粤B-2005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