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买房综合症”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Times: ; mso-hansi-font-family: &apos"><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 Times: ; mso-hansi-font-family: &apos">“蜗
安居:顶层设计的忧与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一要适当增加中央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特别是已建成保障房的配套设施建设。研究多渠道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有保障房空置的地方,要采取措施努力予以消除。二要加快制定城镇住房保障条例,规范和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和运营,稳定人民群众对“住有所居”的预期。三要加快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各地要制定和完善公开透明的公租房配租政策,充分运用租金杠杆强化准入退出管理。根据困难
求解:保障房能“保障”吗
2012年以前,包括经适房和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房“一房难求”,吸引了大批民众申请。2012年,国内住房保障政策转为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在广东省,明确为只租不售,经适房和限价房等“公购房”逐步退出保障房市场。2<BR> 2013年1月,广东省政府与广州市签订了《2013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2013年开工建设保障房16736套,基本建成保障房31782套。<BR> 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
“抢”房:“中国式购房”
所谓“中国式买房”,是针对中国现在居高不下的房价应运而生的特殊现象。这种跟风购房行为,缺乏自我独立思考意识,一窝蜂涌入楼市,买涨不买跌,将风险抛在脑后,完全是从众心理在作祟。<BR>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今年提交的提案认为,首先,政府没有义务满足民众的房屋产权需要,保障性住房的本质是给予低收入群体或其他依法界定的弱势群体有一定的“居住”保障而非“产权”保障;其次,保障性住房的本质是社会救助、困难救济
民众申请保障房意愿萎缩 公租房制度脱离群众
民众住房改善意愿出现“颠覆性变化”,并非由于商品房便宜,使得人们不再申请保障房。此外,调查广东省城镇居民对房价水平和租金水平的不满意度,也比2011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价格因素不是保障房遇冷的关键”

